NSK轴承内圆磨削后的检验项目

    发布时间:2025年7月21日         NSK

    NSK轴承内圆磨削后的检验项目是确保轴承内圈尺寸精度、表面质量和几何精度的重要环节。以下是内圆磨削后常见的检验项目和方法:

    1. 尺寸精度检验

    内径尺寸:

    使用千分尺、内径百分表或三坐标测量仪测量内圈直径,确保其符合设计公差要求。

    检查内圈的圆度、圆柱度,避免椭圆或锥度误差。

    宽度尺寸:

    测量内圈的宽度,确保其在允许的公差范围内。

    2. 表面质量检验

    表面粗糙度:

    使用表面粗糙度仪(如Ra值测量仪)检测内圈表面的粗糙度,确保达到图纸要求(通常Ra值在0.4μm~0.8μm之间)。

    检查表面是否有划痕、烧伤、裂纹等缺陷。

    表面光泽:

    观察表面是否均匀,无局部亮斑或暗区,避免磨削烧伤或过热现象。

    3. 几何精度检验

    圆度:

    使用圆度仪或三坐标测量仪检测内圈的圆度,确保其符合精度要求。

    圆柱度:

    检测内圈的圆柱度,避免锥度或鼓形误差。

    同轴度:

    如果内圈与外圈或其他部件有同轴度要求,需使用芯轴和千分表检测同轴度误差。

    4. 硬度检验

    表面硬度:

    使用洛氏硬度计或维氏硬度计检测内圈表面的硬度,确保其符合材料要求(通常为58~64 HRC)。

    检查硬化层深度,确保磨削过程中未过度软化。

    5. 金相组织检验

    磨削烧伤检查:

    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内圈表面的金相组织,检查是否有磨削烧伤(如回火马氏体或二次淬火现象)。

    残余应力检测:

    使用X射线衍射仪检测表面残余应力,避免因磨削产生的过大压应力或拉应力影响轴承寿命。

    6. 清洁度检验

    表面清洁度:

    检查内圈表面是否有磨削液残留、油污或金属碎屑,确保表面干净无污染。

    异物检测:

    使用荧光渗透检测或磁粉检测,检查表面是否有裂纹或夹杂物。

    7. 跳动量检验

    径向跳动:

    将内圈安装在芯轴上,使用千分表检测内圈的径向跳动量,确保其符合精度要求。

    端面跳动:

    检测内圈端面的跳动量,避免端面不平影响轴承装配精度。

    8. 其他专项检验

    倒角检查:

    检查内圈边缘的倒角尺寸和形状,确保无毛刺或锐边。

    沟道位置精度:

    如果内圈有滚道沟槽,需检查沟道的位置精度和表面质量。

    检验工具与设备

    千分尺、内径百分表、三坐标测量仪

    表面粗糙度仪、圆度仪、硬度计

    金相显微镜、X射线衍射仪

    荧光渗透检测设备、磁粉检测设备

    芯轴、千分表、平板等辅助工具

    总结

    NSK轴承内圆磨削后的检验项目涵盖了尺寸精度、表面质量、几何精度、硬度、金相组织、清洁度等多个方面。通过严格的检验流程,可以确保内圈的加工质量符合高精度轴承的要求,从而提升轴承的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。